汝州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汝州新闻网 > 汝州城事 > 正文

汝州循环经济“吃干榨净”废弃资源

  • 浏览:255次 发布时间:2013-04-10
  •     粉煤灰、硫酸渣用来生产水泥,焦炭末加工石墨电极,余热转化为电能……近年来,汝州市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变废为宝。4月3日,笔者在汝州市汝南产业集聚区看到,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一改过去污水横流、粉尘飞扬、浓烟弥漫的景象,绿树成荫,花草环绕,高耸的烟囱飘着经净化后达标排放的轻烟。
        “我们现在装备两条新型干法生产线,一天能处理粉煤灰、硫酸渣、炉渣等废弃物1000余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气合并后,进入建成的余热发电机组发电自用,每年节能1万吨标煤。”该公司生产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利用当地企业产生的废弃资源,有效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目前,公司正加大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力度,与瑞平电厂、煤焦化公司、铸钢厂等企业共同转变观念,创新技术,开拓市场,走热电联产发展之路。
        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的成功,增强了汝州市其他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焦化厂、电厂生产出的焦炭、电力、煤气和其他副产品用于铸钢、烧制陶瓷和生产化工产品,大量的电厂炉渣作为重要原料供应水泥企业,煤气供应城镇居民使用,煤矿开采产生的大量煤矸石用于生产空心砖等新型建材。汝州市朝川焦化主动走规模经济和循环经济之路,形成了采煤-选煤-炼焦-煤化产品-煤气发电产业链条,真正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净”,被中央媒体称为“朝川模式”。
        在汝南产业集聚区郑铁三佳公司,副总经理马旭东告诉笔者:“依托瑞平电厂废水、废气,我们采用清污分流与制盐冷凝技术加以循环利用。同时,引进螺杆式变频空压技术,每年可节能30%以上,每月可节省电费11000多元。我公司生产基本上实现零排放,发展循环经济让我们尝到了甜头。”
      汝南产业集聚区现已入驻发展循环工业项目100多个,形成了煤—电、煤—焦—化工、煤—电—铸钢件、煤—煤矸石—新型建材等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经过改进技术,联产将以前不用的废弃资源加以综合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汝州市产业集聚区负责人说。2012年,该市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控制: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硫和300多万吨废弃物排放量,节煤100多万吨、节水1000多万吨,实现综合经济效益3亿余元。
        据了解,汝州市提出,把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形成一个集发电、供热及煤气、秸秆、沼气等高效开发、多元发展的综合循环经济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