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传承·发展文化谈暨孟玉松大师从艺40周年作品研讨会举行
- 浏览:248次 发布时间:2013-12-19
12月13日,由省陶玻协会、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主办,汝州陶瓷协会承办的汝窑传承·发展文化谈暨孟玉松大师从艺40周年作品研讨会在玉松汝瓷有限公司举行启动仪式(如图)。
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文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文化部非遗司副巡视员张冰,文化部非遗司原巡视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屈盛瑞,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副所长徐清漳,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吕晓庄,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席常法武,河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鹏,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校长付中承,河南省文化厅非遗中心主任裴景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玻协会会长王爱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张玉骉出席启动仪式。
平顶山市委常委、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侯玉德及汝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英,市委常委、秘书长王英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辉星,市政协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张贵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等出席启动仪式。永城市委办公室副主任蒋笃允受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委托参加启动仪式。
汝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英致辞,并代表市四大班子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前来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大师等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说,陶瓷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陶瓷艺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在世界工艺美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汝瓷文化是陶瓷文化的一朵奇葩,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汝瓷因其存世量少,弥足珍贵,历来为世界瓷器爱好者垂青,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北宋汝窑青釉葵花洗以2.786亿港元成交,创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标志着世人对汝瓷的尊崇。
万英说,汝州是汝瓷的故乡。近年来,汝州市高度重视汝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加大汝瓷的研制、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2001年,成功举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暨汝州市首届国际汝瓷研讨会;2002年,“中国汝瓷·汝窑瓷器”一套四枚特种邮票发行;2004年5月,张公巷窑址被中外专家初步确定为北宋官窑,同年,汝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2008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闽龙杯中国中部(汝州)赛区陶瓷原创设计电视大赛在汝州举办;2010年,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取得巨大成功,同年,汝瓷“中华尊”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专用礼品;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全市拥有汝瓷生产企业61家,年产汝瓷200余万件,年产值近2亿元,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汝瓷成为汝州走向世界,世界了解汝州的一张闪光的名片。
万英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大师能从不同角度就汝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思路和方法。广大汝瓷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推动汝瓷艺术理念、题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同时,不断加深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工艺水平,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辉煌,让汝瓷瑰宝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国家行政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周文彰向孟玉松大师表达美好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他说,孟玉松大师在从事汝瓷研究和恢复的40年里,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克服了重重困难,探索、掌握并创新了汝瓷烧制技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这40年,既是孟玉松大师辛勤耕耘的40年,也是汝州传承经典、弘扬文化的40年。他希望孟玉松大师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原则(即以健康长寿为中心,以传帮带、再飞翔为两个基本点),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力争把汝瓷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启动仪式上,文化部非遗司副巡视员张冰、河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孙鹏向孟玉松颁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奖牌和奖杯;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主席常法武,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导演卞正林共同为专题片《汝瓷大师孟玉松》开机揭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共同为汝窑珍宝馆开馆揭牌。
启动仪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孟玉松大师从艺40周年作品展。
当天下午,与会专家和学者在天瑞国际饭店中华厅参加了孟玉松大师从艺40周年作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