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商标战略的意见
- 浏览:192次 发布时间:2014-07-24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有关单位:
商标战略是以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为主要环节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是发展品牌经济的核心和关键,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商标权的氛围,全面提升我市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充分发挥商标战略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快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豫政〔2013〕55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市商标战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商标战略的意见》,充分发挥商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商标的凝聚效应,打造一批产业集聚、高新技术集聚的品牌企业,努力培育一批驰(著)名商标,切实提升我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汝州提供强力支撑。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全社会对商标战略地位、重要作用的认知程度普遍提高,商标知识日益普及;商标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传统优势行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商标注册率明显提高,商标注册量与我市经济总量规模相适应;商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商标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和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实施商标战略的政策保障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社会服务机制基本形成,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全面增强。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商标注册总量达到1500件(现有注册商标826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件(现有驰名商标2件),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15件以上(现有著名商标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2016年—2017年):商标注册总量达到200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5件以上,中国地理标志达到2件,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20件。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
第三阶段(2018年—2020年):商标注册总量达到300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8件以上,中国地理标志达到5件,河南省著名商标达到25件。我市商标发展接近或赶上全省先进水平,建设商标强市。
二、战略重点
(一)做强工业商标
1.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建设商标示范基地。围绕“南区”工程和产业集聚区平台,开展商标品牌基地的培育创建工作,普及商标知识,引导企业树立“营销未启、商标先行”的理念,加大培育著名商标、争创驰名商标力度,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品牌基地、成为品牌企业成长的摇篮,推进区域产业的升级换代。
2.拓展商标战略推进领域,形成品牌产业链。紧扣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展“商标强市”工作,依托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拓展工业经济带、生态经济带、煤业产经园区、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逐步实现从资源优势向产业和品牌优势转变,依靠商标优势,形成乡镇互补、企业合作的产业链,促进乡镇经济的均衡发展。
3.发挥驰(著)名商标企业的示范作用,增强品牌影响力。鼓励驰(著)名商标企业在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培育天瑞、梦想、巨龙、伟裕、明辉、朱氏汝、煜达、玉松汝瓷等优势品牌,促使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搞好后续开发、系列开发,变单一注册为系列注册,扩大保护范围,制定合理的商标经营战略,通过许可使用、投资入股等,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
4.围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业品牌。要按照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国际化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商标注册量,提升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做优农业商标
1.适应现代农业需求,发展农产品商标。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注重农产品开发,把农产品使用注册商标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培育、发展农产品商标,提高农产品价值,实现规模效益,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大力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与工业融合快速发展。
2.着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商标工程,积极推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指导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开展商标订单经营,力争每个乡镇、街道拥有一个有影响的涉农品牌,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3.抓紧抓好中国地理标志注册,建立地理标志资源储备库。支持我市传统农副土特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传统品牌产品集中产区的专业管理组织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重点抓好“汝州粉皮”、“庙下粉条”、“临汝镇辣椒”、“石庄蔬菜”等特色产品,通过地理标志注册、产业经营、健全质量检测检验、农业标准化等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挖掘资源潜力,对具有独特品质、原产地特征和地理标志特征的产品进行深入调查,建立地理标志资源储备库,鼓励建设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
(三)做大服务商标
1.围绕“东城”工程,建立文化商贸物流中心、中心商务区现代服务业品牌。突出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房地产、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培育一批服务品牌。积极引导大型批发市场、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引导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拓展经营网络,以服务商标为纽带,采取直营连锁、特许连锁等现代经营方式,积极推进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
2.围绕“西村”工程,建立温泉观光医疗主题园区、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城品牌,加快发展洗浴、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配套产业,打造富有特色、集医疗、养生、保健、餐饮、度假等为一体的“汉唐皇家温泉”服务业品牌。
3.围绕“北景”工程,创建“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市”,打造汝州旅游服务商标。以风穴寺景区为依托,整合怪坡文化苑、玉皇山景区、紫云山景区、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马庙湖、观音堂景区、大红寨地质公园等单体景点,组合建设精品旅游品牌。同时,重视旅游业相关产品的开发,创意研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使我市的旅游资源形成优势商标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4.围绕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依托我市独特的文化资源,加大汝瓷、汝石、汝帖、曲剧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快推进张公巷窑址、中原戏曲文化产业园、汝瓷文化苑、宋城民俗文化苑等品牌建设,引导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企业,形成品牌效应。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整合提升遗址、根亲、功夫、禅修、自然、人文等文化体验功能,推动传统节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汝州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外向度和辐射力。
5.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扶持劳务公司发展,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劳务培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劳务品牌。
三、战略措施
(一)营造重视商标的社会氛围
1.增强市场主体商标意识。指导市场主体制定和完善品牌建设规划,建立组织,配备人员,加强商标品牌策划和管理。引导市场主体以商标为纽带,创新资本经营模式,吸引投资者加盟,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
2.营造有利商标工作的社会环境。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商标宣传工作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宣传商标的重要性和商标知识,宣传我市实施商标战略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公众的商标意识,激发企业、自然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商标注册的热情。
3.抓好品牌示范带动。加大对我市驰名、著名商标企业的宣传力度,调动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商标服务体系
1.建立品牌培训机制。有关部门要建立品牌培训机制,搞好对品牌产品的评审标准、申报条件、认定过程的宣传培训,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企业加强对品牌产品的形象塑造和广告宣传,利用新闻媒体、营销推广、公共关系等手段,不断扩大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2.建立驰名、著名商标梯队培育发展机制,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支持帮助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为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
3.做好后备资源储备工作。商标的培育和注册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投入,相关部门应加强商标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不断培育新的名牌商标,积极做好已注册商标的后续跟进工作,同时多渠道盘活、利用闲置商标资源,提高商标资源使用效率。
(三)推动商标专用权应用
1.促进商标市场价值的开发利用,支持企业采取商标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转让、许可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商标价值的转化、利用和提升。支持企业通过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促进商标品牌做大做强做优。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以注册商标为核心、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为保护性商标的商标防御系统,支持企业以商标整合管理、营销等优势,改进竞争模式。
2.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途径进行商标品牌重组,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品牌集聚。发掘老字号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推动老字号企业在传承中创新,恢复和提高老字号商标的市场影响力。
(四)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
加强保护,优化推进商标战略的法制环境。建立工商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机制,加强情况交流和案件通报,形成统一协调的商标行政保护体制,加强工商部门与公安、司法等机关之间的协作,严格执行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假冒商标案件移送司法机关程序,有效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行为。特别要加大对驰(著)名商标的保护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1.支持企业以商标权作为无形资产作价投资,以驰名、著名商标作价投资的最高可占到企业注册资本的70%。允许以驰名商标名称作为企业字号申请工商登记,允许以著名商标名称作为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字号申请工商登记。
2.建立激励机制。每申请注册一个商品、服务商标,市政府补助500元;对经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每件奖励20万元,其中18万元奖励给企业,2万元奖励参与工作的市直有关部门;对新认定的“河南省著名商标”每件奖励10万元,其中8.5万元奖励给企业,1.5万元奖励参与工作的有关部门;对新认定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每件奖励5万元,其中4万元奖励给企业,1万元奖励参与工作的有关部门。
3.鼓励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加大开发投入,对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汝州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发展改革、财政、工商、科技、质监、工业和信息化、农业、林业、商务、文化广电、旅游、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商标战略实施工作,研究制订全市商标战略实施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负责全市商标战略的组织实施、联络协调、督查指导、绩效考核等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相关工作。各乡镇、街道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商标战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总结商标战略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商标战略实施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将各乡镇、街道商标申请数、注册数,商标国际注册数,地理标志申请数、注册数,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数,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指标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定期督查商标战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并以适当形式予以通报。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实施商标战略工作表彰大会,对推进商标战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提升我市商标工作水平。
2014年5月18日